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列表
 法律文库
E-Mail
动作
2009年第十二期(总第34期)
编者按

      本期月报,我们继续回顾2009年中国发生的重大的妇女事件(案件),通过对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吕频女士的专访,倾听她从妇女人权的视角对这些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所作的精辟点评。
 

本期导读

“唱响”中国公益诉讼与妇女权益系列之
2009年中国重大妇女事件回顾之(二)
从妇女人权视角看对妇女的暴力事件
——对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吕频女士的专访

人物名片
        吕频,女,山东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硕士毕业。曾任《中国妇女报》记者、编辑,妇女权益部副主任、主任。现为自由职业者,媒体时事评论撰稿人,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妇女传媒监测网络、中国法学会反家暴网络、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GAD)网络的成员。主要工作领域:媒体性别平等倡导,反对对妇女的暴力,NGO信息交流与网络推动,妇女替代性媒体等。从2009年起,创办“女声”电子报,其宗旨是:性别观察,妇女声音,丰富的信息,批判性的视域,深入解析公共话题,独家报道民间行动。

人物语录
        “在几乎所有这些事件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妇女的性别是相当受重视的。但性别往往在被当作阶级或社会地位的一种证据来使用,也就是说,强调她的性别,是为了强调她作为一个阶级或者低阶层成员的一个弱势者。另外还可能是,性别被当作调动悲情的一种手段。”
        “人权话语的目的就是去政治化,建立一个超越意识形态之争的权利共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都要遵循基本的人权准则。”

                                                    ——吕频

一、我是一个妇女人权工作者

        ● 我与妇女传媒监测网络
        ● 如何用妇女人权视角理解这些针对妇女的暴力事件?

二、关于对妇女暴力的状况

        ● 对妇女的暴力事件缺乏统计
        ● 对妇女暴力事件的认识在不断拓宽
        ● 暴力的实质不变:权力、控制和损害
        ● 妇女暴力事件正成为某种被运用的载体
        ● 这么多的妇女暴力事件是否说明妇女人权受到了重视?
        ● 性别往往被当作阶级或社会地位的证据使用
        ● 妇女人权视角遭到了很多被解构的努力
        ● 我们未能建立稳定的、广泛的妇女人权视角

三、妇女组织在这些事件当中的位置

        ● 妇女组织的力量还很薄弱,对妇女组织的某些外部责备是不应该的
        ● 妇女组织必须重视传播方面的经营
        ● 妇女人权倡导的外部环境需要改善

四、妇女人权需要去政治化

        ● 人权话语的目的就是去政治化
        ● 我们需要发出更多的声音
        ● 我们需要连接
        ● 我们需要从身边做起
        ● 妇女人权是一种本地化、情境化的过程

 顾    问:杨大文  郭建梅
 主    编:李  莹
 执行主编:吕孝权
 声    明:本月报著作权属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及公益律师网,如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公益律师网络”。